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uedsports>>正文

精彩回顾(分论坛二)丨“气候传播、健康传播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字:赖怡文 匡泽琳 图片: 编辑:李莹丹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2日

分论坛二:气候传播与媒介


2021年12月17日下午,气候传播、健康传播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2021 气候与健康传播研讨会)分论坛二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大学气候与健康传播uedbet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绿色低碳发展与品牌传播uedbet研究中心及新乡学院中原气候传播uedbet研究所主办。此次会议的分论坛二的主题是“气候传播与媒介”。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杨凯教授主持会议,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审,《uedsports》副主编刘金波老师以及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徐红教授进行点评。此次分论坛会议有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广西大学、西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苏州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贵州大学等7位代表发表演讲。

参与人员合影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杨凯教授主持演讲


来自中国地质大学的李静教授首先进行了发言,其演讲的题目是《uedbet》。她从人们对于气候变化和雾霾出现两种情形的不同态度中,发现大多数人对于气候变化是不够关注的,但是对于雾霾的出现呈现出较为敏感的态度。李静教授通过对于相关调查报告的uedbet研究中发现受访者在听到“气候变化”时,会很大程度上联想到“雾霾”一词,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受众感知中,气候变化与雾霾密切相关。

李静教授也指出,随着近年来气候的变化越加明显,不仅是中国,包括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始关注气候变化和雾霾的关联。而作为新闻传播学界的一员,她注意到了媒体报道中也在呈现这种关联性。她选择了《uedbet》《uedsports》《uedbet》和果壳网的2000-2018年的有关于气候变化和雾霾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试图探寻在媒体报道中,气候变化和雾霾的关联因素。其次是早同时报道两者的新闻中,探究哪类主体占据主导地位;最后是不同报道主题下的关联因素有何差别,他们如何影响媒体对气候变化,对雾霾的风险重构。

李静教授在uedbet研究中发现议题的关联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科技、能源与排放等。而在媒体的报道中,气候变化和雾霾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议题集,媒体在报道其中一个时,往往也会涉及到另一个。但是超过一半的报道是从雾霾问题进行切入的,在标题中也越来越明确地呈现气候变化和雾霾之间地关联。

在演讲的最后,李静教授还提到在雾霾纳入气候变化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气候变化风险的短期性和人为因素得到了强调,气候变化其实离我们并不远。

中国地质大学李静教授进行发言


来自西北大学的仝广辉进行第二份报告的分享。其演讲的题目是“气候电影(Cli-Fi)——何是,何能、何为?”。他先从丹·布鲁姆提出的“CLI-FI”的概念出发,简要介绍了气候电影的体裁。然后从何是、何能、何为三个角度分别探讨了气候电影的分类、认识和内容体现。

在第一部分的“何是”中,他按照物理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讲气候电影简要地分为三种类型。在“何能”部分,他分别从认识向度、美学向度、行动向度、疗伤向度等四个角度来谈谈气候电影作为艺术品、故事载体等不同的身份所传递的视觉体验和文化输出。最后在:“何为”的角度中,从气候伦理、气候政治、气候科学等三个不同的方向,结合《uedbet官方网站》、《uedbet官方网站》、《uedbet》等案例进行了一些深刻的讨论。气候伦理中提到了如何应对“囚徒困境”,如何维护好“代际效应”。在气候政治方面则强调了人们和政府需要达成共识来应对气候变化。最后,他指出在气候电影中科学的准确性,体裁方面或许可长可短,但是作为电影重要地基之一的理论科学不能出错。

西北大学仝广辉进行发言


广西大学的张虹霞同学带来了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科普内容,她分享的演讲题目是《uedbet》。在这次演讲中,她从“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实践的重要意义、现状、现实困境、以及发展路径等四个方面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实践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她认为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碳达峰,碳中和”的科普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的科普实践可以帮助更多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共同参与气候治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就国内的科普情况而言,主要集中在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层面,具体的行动主要有科普日、科普展览以及一些多媒体渠道的传播。从这里可以看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科普实践还是存在困境的。

她指出“碳达峰,碳中和”这两个议题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无论是国家间还是各种世界组织中,都具有很高的讨论度。这种气候变化甚至有可能会成为部分国家阻碍他国发展的政治工具。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由于气候变化是微小的,“碳达峰,碳中和”相较于其他事务缺乏显著性,难以获取公众注意力。而“碳达峰,碳中和”的科普主体局限在国家政府层面,难以深入到公众主体,传播效果有所局限。在演讲的最后,张虹霞同学从政治站位、体制机制、国际传播三个层面提出了自己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实践的一些优化措施。

广西大学张虹霞进行发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秦志鹏同学分享的是《日本气候外交话语的隐喻与身份建构uedbet研究--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为例(2009-2021)》。他从中日两国间气候合作的基础和分歧出发,提到了在有关于气候方面的会议演讲中隐喻的重要性。接下来,他就隐喻的发展历史和近10年的气候外交话语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日报发言人2009年至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的公开发言为uedbet研究对象,考察了日本在这些发言中存在的隐喻和相关的隐喻映射模式。

他在发言中指出日本在气候公开发言中使用了旅途、拟人、建筑、道德、方位、战争、植物、容器等多达十一项概念隐喻。并且具体分析了这些隐喻是如何在日本的演讲文本中体现的。秦志鹏同学还提到在日本的气候外交话语建构的国家身份认同中,是以本国为中心的,以同心圆的形式向周围递减。而这种特殊的划分方式与集体主体传统相关。在演讲的最后,他提出通过了解日本发言人的隐喻使用方式,有助于推动中日两国的气候合作,为东亚区域气候治理提供了新视角。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秦志鹏发言


在四名代表结束自己的发言之后。刘金波和徐红老师都从专业的角度对四篇论文进行了简要的点评。刘金波老师认为这四篇文章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也颇具uedbet研究价值。

关于第一篇论文《uedbet》,他认为论文选题很不错,既有实际价值也有大局意识。刘老师就文章内容提出了几点意见。首先是标题的顺序方面,议题互动与风险重构可以放在题首。其次是文章中可以减少讨论气候变化与雾霾是否有关联这个问题,因为他们的关联性比较明显。在媒体报道中,气候变化对于雾霾的风险建构这个问题应该成为uedbet研究重点,媒体对于气候变化的建构和对雾霾建构的两者的关系需要明确。再者,要明确是风险重构还是风险建构,在题目和文章内容中要保持一致。最后是,样本的选择时间段,需要讲明选择这个时间段的理由。

关于第二篇论文,刘老师认为气候电影的选题十分具有趣味性。但是标题具有模糊性,需要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在论文的结构上,偏向于著作的写法,但是作为学术论文来说,需要体现论文内部的逻辑性,论证“何是,何能、何为”三者的联系。

对于第三篇“碳达峰,碳中和”,刘老师的观点是这个问题正好是现下讨论的热点,也是前沿选题。但是,需要加强科普实践和新闻传播这一学科的关联性。文章中提到的困境来源需要作者提供更加详细的解释说明和文献支撑。最后是,困境和路径的衔接,路径和困境是一对一的解决关系。而在文章中没有这样的对应关系。

刘老师在第四篇的点评中指出,这篇文章是一篇很成熟的论文,也是很有意义的选题。老师建议对题目的顺序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就好。

刘金波老师点评


徐红教授认为第一篇论文“小而美”,将气候变化和雾霾的报道联系起来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对于论文中选择的样本的时间点,徐红教授和刘金波老师提出了一样的意见,并对于时间点的延长到哪个具体年份给出了详细的答案和解释。在风险建构方面,徐教授提议可以再加上健康风险,丰富文章内容。

关于第二篇论文,徐教授认为这篇论文切入的角度和以前的气候电影uedbet研究的角度不一样,具有创新性。比起以往的电影对比来说,这篇论文可以更好地总览气候电影的全局。但是再论文中,观点和结论的提炼不够明显。因此,摘要中也很难看到作者清晰的观点和结论,需要进一步的修正。最后,论文中的脚注等各种格式也需要调整。

对于第三篇论文,徐教授肯定了科普也是传播的形态之一。但是“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一个较为科学的概念,想要进行更加通俗易懂的科普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论文的重点更应该放在国内对于受众的传播,但是文章中多处提到了中国的气候外交,内容上需要更加明确uedbet研究的重点。

徐红教授肯定了第四篇论文的趣味性,认为除了选择日本作为uedbet研究对象,还可以继续进行衍生,将这种气候外交中的隐喻uedbet研究做成一个系列。

徐红教授点评


会议的下半场,来自苏州大学的潘野蘅讲师首先进行展示,其主题为《中国低碳国家形象的现状与问题——基于美国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潘野蘅讲师主要从uedbet研究背景、uedbet研究设计、uedbet研究发现、结论以及政策建议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潘野蘅讲师认为,推动国家气候形象的建构与提升,首先则需要把握国家气候形象的现状。只有在了解了国际社会对我国气候形象认知的基础上,我国的国际传播才能够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因此,这篇论文主要集中于我国的气候行动呈现了怎样的对外现象,以及气候对外传播存在着的问题与挑战这两个方面,选取美国公众作为uedbet研究对象,展开进行了uedbet研究。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美国公众对中国国家形象和气候形象的整体评价相对较低,对中国在气候行动上的认知也有限,评价趋向于负面,并对中国持有环境污染严重的刻板印象。但是中国的双碳战略以及行动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期,我们应该牢牢把握,将其成为未来国际传播的重要着力点。

潘野蘅讲师认为,中国的气候治理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已经实现协同发展的实践道路,在国际传播中应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加大宣传。除此以外,中国可以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人文和科技交流活动等对外传播的重要场景,在国外的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来呈现我国在气候行动上的重要实践和成就,以此扭转海外的受众对于我国气候行动的认知不足和刻板印象。

苏州大学潘野蘅讲师发言


中南民族大学的李兴齐同学围绕《“双碳”目标下我国政府主导的气候传播uedbet研究——基于 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为主题进行了展示。李兴齐同学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对于我国政府主导下气候传播中的uedbet研究热点、主题以及趋势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提出“双碳”目标下的uedbet研究展望。

李兴齐同学认为,需要uedbet研究如何吸引环境学科和大气科学的自然学科,使气候传播成为健康传播、风险传播,以加强气候变化议题的专业性。同时,她认为需要有更开阔的uedbet研究视野和更高的预判能力,去针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气候传播事件和国际气候谈判,uedbet研究要进行及时的科学分析、理性判断和智慧的应对。除此之外,加入新的议题和结合时代背景去进行多视角多形式的uedbet研究,也可以使其uedbet研究内容更加丰富。

演讲的最后,李兴齐同学为我们分享了一句话:“有人把新冠疫情比作为黑天鹅,把气候变化比作为灰犀牛,大家都可以看到黑天鹅,但意识到灰犀牛并且做出反应的永远是极少极少数的人。”她认为缓解气候问题不仅需要大人物的努力,也需要普通人的力量。而她希望借此论文能够为气候传播uedbet研究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并坚持着这份热爱和责任继续努力。

中南民族大学李兴齐发言


贵州大学的林曾霞同学以《媒体环境报道中的气候政治——基于《纽约时报》“17 岁瑞典环保少女”报道的框架分析》为题进行了展示。林曾霞同学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讲解分析:uedbet研究背景及uedbet研究问题、理论框架及uedbet研究交代、uedbet研究发现、总结与讨论。

论文以新闻框架理论为视角,通过对17岁瑞典环保少女的相关报道进行梳理,来探讨大众传媒中的环境报道对于气候政治议题的框架设置和影响。uedbet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在环境新闻方面的报道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加剧气候政治低龄化、气候政治左倾化和气候政治碎片化这三个方面。

贵州大学林曾霞发言


论坛二下半场的演讲结束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审、《uedsports》副主编刘金波和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徐红分别给出了非常细致的点评,以帮助大家在论文的学理性和科学性方面有更大的提升。

关于第一篇论文,刘金波老师认为其uedbet研究非常具有价值和意义,但在选题和uedbet研究数据方面还可以更加深入,比如可以将美国与其他国家进行一个比较uedbet研究。徐红教授认为该uedbet研究极具开创性并相应提出几点建议,在数据分析与uedbet研究发现方面,存在着客观结论与主观分析混杂其中的问题,这容易让读者产生混淆。徐教授认为,主观分析更适合放在分析与讨论部分。除此之外,徐教授还建议可以引入相关数据,从而使uedbet研究更具有可信性。

对于第二篇论文,刘老师对李兴齐同学为这篇论文所倾注的精力表示赞赏。同时,他也指出,该论文的选题过大,文章的性质定义也存在模糊性,而uedbet研究方法和文章的关键词也需要再进行斟酌与考量。徐红教授认为,使用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一定是对其他人uedbet研究的uedbet研究。但从这篇论文的标题和部分行文来看,是一个比较偏向于作者主观的uedbet研究,需要厘清这其中的不同。

谈到第三篇论文,刘老师认为这个选题非常有意义,但在题目、分析框架、uedbet研究结果和结论的表述、参考文献方面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提升。徐红教授则对其选题表示肯定,但在标题方面,她认为存在着主标题太大的问题,将主标题缩小至与副标题相衬更加和谐会更好。

至此,论坛二已接近尾声,主持人杨凯教授再次对论文分享的各位嘉宾以及点评专家所带来的这样一场学术盛宴表示感谢,同时也衷心期待学界未来能有更多的交流和分享,以促进气候与健康传播的成果更上一步台阶。









上一条:精彩回顾(分论坛三)丨“气候传播、健康传播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下一条:精彩回顾(分论坛一)丨“气候传播、健康传播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关闭